找到相关内容747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在社会生活中作用

    还有怨憎会苦,冤家聚头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,非常烦恼;还有爱别离苦,我们常常讲生离死别,活着的人,心爱的人分离非常痛苦;还有不得苦,你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,这也给人带来许多痛苦;还有就是五蕴炽盛苦,...现象上的佛教和佛教的本身所蕴涵的教义和理论,应该说有相当大的差距。因为我们平时看到的佛教都是在寺庙里面,在寺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的大部分都是烧烧香、磕个头、个福、祛个灾,或者是为死去的先人来做一个法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261029.html
  • 光严童子—何处是道场

    只是你心里可没有受了,所以触跟受是不同的,否则会觉得差不多。因为受,好受的就爱,受缘爱,爱得要死就要抓住。爱缘取,我要这个茶杯、这个手表,要抓。这世界上越抓紧就越会飞掉,不得苦嘛!人生有八苦。你越想...成就。真正发了菩提心才没有错误的观念。   “布施是道场,不望报故。”真布施是一切都舍出去了,为什么布施不福报呢?布施而不希望有回报是很难的,我们可以很慷慨的布施,过后碰到利害关系时又会后悔的。布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462028.html
  • ‘处生中阴导引.阿赖耶识自解脱’,喻为鸽子归巢之修习导引

    等等不顺的事情谁都不想遇到,但,还是会常常遇到。(4)不得苦,想得到的事情,如赚大钱、找到好工作、得到好名声、拥有权力、身份..,可是不管如何努力就是得不到;我们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子,一直不断地生活在...问题,我们要知道-佛法是让我们解脱的,而不是在我们活著时用来解决一些暂时性问题的,它不是解决世间法的工具!有些人说:“现代人想解脱的比较少,福报的比较多!”一般人所认为的福报就是平安、顺利!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162112.html
  • 怎样解读《心经》

    ,已达无生无灭,无老无死之涅盘境界。  4 心经解读   无苦集灭道   佛说人生有八苦∶生苦,老苦,病苦,死苦,爱别离苦,怨憎苦,不得苦,五蕴盛苦。集,就是众苦在心,心中全是苦,灭,是跳出烦恼,诸...,有可以避免的,有不可抗拒的,如水火刀兵,旱涝饥谨,生老病死离别苦,贪求之心不得等等,人若脱离苦海,登上佛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,为到彼岸,一个学佛者,思想境界达到如如不动,不被一切所迷,不被万境所...

    妙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4062569.html
  • 明末四大师禅净观比较--以莲池袾宏为中心

    无老死苦。衣食自然,故无不得苦。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故无冤家聚会之苦。以彼国土七宝庄严,故无瓦砾荆棘便利不净。种种清净,全不同此世界。弥陀经中所说,一一皆是实事。[41]  并且认为弥陀接引往生西方,...不碍参禅,实有益于参禅也。[1]  这是说,禅与净土,理虽无二致,但如论事修,则有天壤之别。净土法门若能信真愿切行实,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,一得往生,则永出生死。而参禅之人唯仗自力,不佛力加持,即使...

    刘红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262662.html
  • 探讨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

    、雕塑、美术等各个文化领域。佛教的基本教义是“四谛”法,“谛”的含义是真实深刻,“四谛”是指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。“苦”是说“人生皆苦”,包括生、老、病、死之苦,“不得苦”——欲望得不到满足之苦,“爱...经典文,本在济俗为治耳;必性灵真奥,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那?”佛教在这里提出的“性灵”之学,就是指承认三世因果,看重心神之用。  北朝魏齐之际,邢子才主无神伦,以为“ 神之在人,犹光之在烛;烛尽则光穷...

    高荣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0562853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日常生活中,对“爱别离苦”,作一切诸法皆随因缘聚会而有无观,所谓会者必离,生者必死,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,而应随缘而行。四行中的“无所求行”,主要教导学人应该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,对“不得苦”作果由因招...于是散乱分别,向外驰,生颠倒见,执有我法。佛陀慈悲,为了引导众生破迷开悟,远离颠倒梦想,便假借世俗文字语言,把本无名相可得、圣者内自所证的无为实相———心性本净之理方便说出,从而使众生的认识和行为与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禅观与念佛

    病、死、不得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忧悲恼等八苦,但八苦毕竟是一种现象的描述,并非理论的论证。於是佛教一方面把八苦归结为“五阴盛”,即人身是五蕴和合,没有常一自在的主体,由于五蕴...;有热’,多多射‘光’(指射精──方按),即获得旺盛的生殖能力,以求人口的繁衍。……所以,我们在印度古代的典籍中,屡屡可见苦行子的内容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263400.html
  • 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讲义

    一切苦厄”。  照佛教看,人生有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四种身苦,此外还有“爱别离苦”,“怨憎会苦”,“不得苦”和“五取蕴苦”,或称“五阴胜苦”。所谓苦乐都是五蕴所生,并无自性。只有菩萨知道苦乐是五蕴所生...高的圣者可以通过这四种真理,所以叫“四圣谛”。“苦谛”有所谓“八苦”(见前)、“五苦”(生老病死、爱离别、怨憎会、不得、五蕴聚)、“二苦”(内苦:病为身苦,忧愁嫉妒为心苦;外苦:恶贼虎狼等之苦,风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3263783.html
  • 禅与园林风格的演变(1)

    遭受挫折,因此人的生存状况必然伴随着痛苦焦虑。这些痛苦焦虑可以归为八类,即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不得苦、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盛苦;“四谛”第二是“集谛”或称“习谛”:在...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兔角”(《六祖坛经·般若品》)、 “若欲修行,在家亦得,不由在寺”(《六祖坛经·决疑品》)的现世原则之上的理论依据。  事实上,佛教向中国传布、逐渐接纳中国皈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464016.html